秋收大有民同欣,五谷丰登报佳音。9月22日,秋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市庆祝活动在怀柔区北房镇盛大开幕。群“雁”飞翔瓜果飘香、“百千工程”绘美山乡、优产新种落地入仓……京郊大地,一幅幅“丰”景美图一一呈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腾与丰收的喜悦。在共庆丰收、弘扬文化的欢乐氛围中,北京市乡村振兴崭露头角的一个个新主体、一件件新工程、一项项新动能化作“京”彩“丰”景的一道道亮色,勾勒出北京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轮廓。秋色平分,秋实渐美,处处“丰”景满载“京”彩。
■ 新主体展现新形象
秋色宜人,怀柔区渤海镇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一个个“小刺球”饱满地挂在枝头,有的“开口欢笑”,有的迎风摇曳,山林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厂里,一个个栗子正待“七十二变”,速冻栗仁、栗子酥、栗子酱料、糖渍栗子、即食栗仁、栗子慕斯、栗子馅……“我们目前有坚果炒货、速冻栗仁、板栗馅料及预包装等四条专业化生产线,产品线也从最初的初级食品加工发展到了如今的开袋即食栗仁、速冻栗仁、速冻栗蓉包、板栗馅料、板栗糕点等各类板栗产品的精深加工,形成了系列工业化的板栗产品。”合作社负责人李思鹏介绍道。在“链”上精深加工,充分挖掘农食产品的特色、消费行为与利用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土特产品变潮流商品,是李思鹏参加完“头雁”培训后一直在摸索开拓的一条板栗营销新路。
推动首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是关键要素。自2022年起,北京市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计划连续5年培育与本市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头雁”,加强乡村人才带头人培育。李思鹏便是首批100名“头雁”之一。“作为‘头雁’,我们有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还从资金项目、表彰推荐、人才认定、技术信息等方面获得了支持与保障。”李思鹏介绍,这两年合作社研发板栗多种功能,深挖其多元价值,逐步发展成为以板栗的标准化种植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互联网营销、休闲观光和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的全产业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签约及注册在内社员830户,专注怀柔产地板栗林辐射2万余亩,与社员签订板栗保护价购销合同,每年销售板栗2000余吨,近五年内累计带动栗农额外增收1000余万元。
两年来,京郊大地上“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格局已然显现。数据显示,2023年,“头雁”学员获国家级荣誉11人、市级荣誉86人,扩大种植(社会化服务)面积100.9万亩,新增带动农户6872户,新增就业岗位492个,经营收入较上年增加10276.96万元。不止如此。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除了以农业新主体为焦点外,还致力于推进层次多元的人才梯队建设与人才矩阵打造,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自2015年以来,连续9年举办乡村振兴人才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暨农村创业大赛,共资助107个郊区涉农创业项目;组织精准实施万名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超过1万人次。
聚沙成塔。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涌现在田间地头,他们带来一系列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做法、新思维、新技术,发挥着“联得紧、带得稳”的联农带农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汩汩“活水”。
此外,以北京密农人家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绿火生态农场为代表的国家级生态农场,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在京郊大地不断涌现,更多的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乡村落地生根。
值得一提的是,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还制定印发了《北京市乡村振兴产业综合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市农业农村局按照“资金聚合保重点、项目聚焦促发展、统筹聚力解难点”原则,创新推出支持新主体政策措施,支持一批“新农人”领办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重点是支持新主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发展土特产、新食品加工、休闲农业、低碳农业、智慧农业、电商直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助力新主体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
■ 新工程绘就新画卷
金秋九月,坐标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白天或漫步创客街,或在产业园里体验采摘与制作手工,或坐着小火车深度游辛庄,晚上喝着茶听着曲品着月饼赏着月色共话团圆……
紧抓“百千工程”新机遇,沿着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路线图”,一个个新成效在辛庄村落地落实: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街坊路、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实现绿化;村里如“蜘蛛网”般的电线实现了小规模的“隐身”;“零碳公园”建成,将“垃圾分类”升华到“减排降碳”。
乡村产业提档升级。60栋砖墙日光温室改造提升为新型柔性日光温室;定期举办环保主题市集活动;借助数字化平台促进产业融合、农产品销售、延伸产业增值链条。
乡村治理日渐创新。新设立“创客”党支部,由主管镇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创客”党支部的积极作用;持续举办“百家饺子宴”“百千工程”乡村文化生活年……
作为1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在“百千工程”的引领下,辛庄人这一年幸福感满满。人居环境变好了,村民垃圾分类更加积极主动了,爱护环境的意识更高了。改造后的每栋日光温室预计增收约1.5万元,环保市集日均吸引客流3000余人次,拉动消费200万元。村民的日子更有盼头了。定期开展的主题文化活动,让村民的笑容更灿烂了,心更齐了,精气神儿更好了。辛庄村书记李志水表示,“更可喜的是,在辛庄产业园区、零碳公园休闲游,乡村研学游以及创客街四位一体的赋能下,辛庄村出现了年轻人回流的势头。”
不仅如此。“来辛庄村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以草莓 研学 教育 旅游的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示范片区抱团发展、实现联动发展的新图景已然显现。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精准画像,充分拓展农业生产、文化传承、康养产业等,实现示范村与提升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组团式发展的再突破,再上新台阶。”昌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2023年9月份,北京市结合实际,启动了新一轮“百千工程”,确定了第一批1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52个提升村,组团形成了第一批12个示范片区。围绕“绿化美化清洁化、宜居宜业宜游”,坚持“突出梯次推进,突出地域特色,突出示范创建”,做好“提升乡村风貌水平、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片区联通水平”,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目前,各类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全面开工,各示范村、示范片区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新农人”、新主体不断引入,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齐心抓创建的首都乡村振兴新局面,涌现了昌平区辛庄村、门头沟区水峪嘴村、通州区唐大庄村等一批新的样板示范村。
■ 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在京南,大兴区庞各庄镇北京好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一个个饱满圆润的小西瓜吊挂在藤蔓上,长势喜人。“这是秋茬‘京美2k’,种了2个棚,9月中旬就陆续上市了。”合作社负责人谢政江乐道。
据了解,谢政江是庞各庄镇有名的种植大户。5年前,他参加培训,看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许勇团队培育的保护地早熟小型西瓜品种“京美2k”,随即开始试种,并连续种植5年。“‘京美2k’口感脆嫩,糖度高,适合采摘和小家庭食用,是我们合作社的主栽品种。”谢政江说。“因为它早熟,所以采摘价格比较乐观,比起种植大西瓜,每个棚平均收入多了1万多块钱。”
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许勇研究员介绍,“京美2k”是农业农村部推介“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中唯一入选的西瓜品种,在北京、山东、河北、甘肃等地推广超过200万亩,平均亩产值达1.5万元,让瓜农切实享受到新品种转化的红利。尤其是在昌乐、彭集等主产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在京北,怀柔区九渡河镇北京鲟龙种业有限公司的室外塘里,一群群鲟鱼在自由地游弋。“这是鲟鱼种苗,该场是‘京龙1号’选育合作企业,能够一年四季生产鲟鱼种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胡红霞研究员介绍。
据了解,杂交鲟“京龙1号”,是我国第一个国审肉用鲟鱼新品种,也是北京市独立选育获得的第一个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鱼类选育新品种,2023年入选北京市主导品种;杂交鲟“京龙1号”及其配套养殖技术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水产类主推技术。
据胡红霞研究员介绍,杂交鲟“京龙1号”新品种育成后,在怀柔、房山、延庆等区形成以鲟鱼苗种繁育为主,商品鱼养殖为辅的产业格局。北京鲟鱼苗种产量供应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鲟鱼苗种销售到河北、湖北、贵州、四川、新疆等20余个省、市和自治区。近三年,共示范推广以其为代表的“西杂”杂交鲟超过1.5亿尾,新增总产值5千万元以上。
近年来,一批批优产、优质的新品种不断推出,建立起优势物种育种创新体系,年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400余个。辣椒育种实现新突破,强优势杂交种引领经济增效;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种鸽新品种“天翔1号”,破解国产肉鸽育种难题……随着培育优良品种的坚定步伐加速迈出,本市以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种业振兴的路径正越走越宽。
与此同时,北京市在种业企业创新、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农业中关村崛起、新装备的应用与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发展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优势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持续保驾护航。
一年好景,最美金秋。第七个农民丰收节北京市主会场活动期间,“丰”景满载“京”彩,“百千工程”绘就的靓丽新画卷缓缓展开,科技创新、种业振兴激发的新动能不断“奔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展现的新活力洒满京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网站是否继续?